English

中方雇员离职为哪般

1998-12-14 来源:光明日报 何农 我有话说

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中,中方雇员的高流动率,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的一个大问题。

一位曾在独资企业中任人事经理的人士讲,他们最害怕过春节,因为春节假期长,到节后该上班时,每年都有大量中方雇员“不辞而别”,致使在春节年假后,经理们要费很多麻烦才能使企业运转如常。在节前刚刚领过双薪的雇员们,一般都选择这个时间跳槽。这样的难题,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恐怕从未遇到过。

据了解,在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中,中方雇员的流动率大约为年平均15%。如果按工作岗位划分,销售人员的流动率最高,为20%;其次为财务、人事部门的雇员,为15%;技术人员的流动虽然只有5%,但对企业的影响却最大。如果按职位划分,最为稳定的是低层员工,高、中级管理人员流动相对频繁;从年龄上说,年纪越轻越不稳定;如果按地区划分,在大城市中的企业,由于机会较多,人员流动率要高于在小城镇、农村的企业,在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一带尤甚。

至于离职的原因,大多是因为对企业的不满。有数据表明,离职人员中的1/4是因为表现不佳,而遭企业辞退;其余3/4的离职人员,都是自己辞职。

如果人员流动率过高,尤其是一些关键职位的人员流动过于频繁,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。如何面对这个问题?是用纯粹西方式的管理办法——老板用薪酬水平、家族关系等来调节,还是用纯粹中国国有企业式的管理办法——企业掌握员工的劳动人事关系、企业的福利分房制度、政治思想教育等。有关人士认为,改革开放20年来的外资企业人事管理实践证明,最好的办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,从待遇、管理和培训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。

其一,对工作岗位的评估和分级要科学(目前多采用世界上流行的赫氏管理体系);薪酬政策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;薪酬结构要多元化,可变部分要相对可观;员工的薪酬水平,应与其表现紧密相关,并得到及时的、周期性的调整。要考虑员工的住房问题和必要的医疗、人身保险制度。

其二,建立员工表现评估总结制度。应使员工,尤其是重要员工,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能够不受公司组织结构的限制,有向更高级的领导倾诉的渠道和可能。

其三,从员工加入公司工作开始,即为其制订完备的个人培训计划,并努力按时、按质完成任务。为更好地完成培训计划,可以与有关的教育机构(如大学、研究所)、政府机构或其他同类企业合作。这样一来,可以使员工有可能在不离开企业的情况下,同样得到进一步的深造。

此外,应尽可能迅速地完成企业管理人员自下而上的本地化进程。据统计,目前,北美洲国家在华企业的本地化程度,要高于欧洲国家在华的企业;从事高科技的生产、开发的外资企业的本地化程度,要高于其他行业的外资公司的本地化程度。而事实证明,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,本地化程度高,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本地化程度高的外资企业,中方员工的稳定性也较好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